让人垂涎的中国矿产德国要拿100个德械师和一万架飞机来换_华体会平台怎么样-华体会电子-华体会hth登录

钨钢铣刀

TUNGSTEN STEEL MILLING CUT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让人垂涎的中国矿产德国要拿100个德械师和一万架飞机来换
来源:华体会平台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4-03-12 00:50:11

产品详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它为支持抗战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军事和经济保证,它的名字叫做特种矿产。

  其实特种矿产不是一种,而是一个种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曾控制的特种矿产有钨、锑、锡、汞、铋、钼6种,其中又以钨、锑、锡、汞4种为主。这些特种矿产除了民用之外,具有极强的军事用途,因此成为国际上紧俏的战略物资。

  钨是一种具有特殊军事用途的稀有金属矿产,大部分用来生产特种钢。添加了钨的钨钢(亦称高速钢、工具钢)有“工业的牙齿”之称,能耐高温摩擦,可抵御剧烈的冲击,被大范围的使用在机械、冶金等工业,常被用来制造坦克的车身、飞机的引擎、军舰的甲板、穿甲弹和枪炮的管子,也可拿来制造电话机、灯丝和钟表零件。

  “一战”爆发后,钨以其重要的军用价值而在“一夜之间成为所有战时金属中最重要的”。

  “二战”前由于美国得不到足够的钨矿只可以使用次等的钼钢。由于钨矿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加上在全球近乎独占、足可左右国际市场的储产量——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数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矿资源储藏国和生产国,估计储量达190万吨,所占世界总储量的份额达66%;其次俄罗斯储量为25万吨,占8.7%;美国为14万吨占4.9%;加拿大12万吨占4.2%;玻利维亚5.3万吨占1.8%以及基地国家和地区为41.4万吨占14.4%,使钨矿被称为中国“特矿之首”。

  锑,可做弹药雷管及引线的配料;在铅丸中加入锑,能增加铅丸的硬度,用来制造榴散弹。(根据英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的报告,中国是世界上锑产量最大的国家,占了全球的84%,远远超出其后的南非等国家。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的世界锑储量,中国锑的储量为950,000吨,占世界锑储量的51.88%)

  锡,可用来制造军用罐头食品所需的马口铁,而罐头食品是军队不可或缺的食物,因而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锡在10大有色金属中是最紧缺的品种。根据《中国金属通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10年世界锡储量为520万吨,而中国锡资源储量居世界之首,锡储量15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28.8%)

  锡是人类知道最早的金属之一,从古代开始它就是青铜的组成部分之一,到了战国时期锡就开始用来作为武器的主要材料。中国江苏的无锡曾有过“无锡”变“有锡”的更名的说法,和锡有着不解之缘。这种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到了汉朝锡矿被采挖一空,故名“无锡”。后来带了王莽建立新莽时,人们又再次发掘出锡来,于是县名被改为“有锡”,东汉初又改回无锡。这一说法最主要的依据是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指惠山东峰,即锡山),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

  无论传说是否属实,但当时人们用无锡来命名这一个地区的是希望没有了锡就不会再有战争,从这个方面看,或许每一个人都愿意相信这个传说是真实的。

  汞,汞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又名称水银,可制造爆发粉,这是一种制造高烈度性炸药的原料,还可以与含酒精的硝酸合成军事上极重要的雷酸汞,用来制造雷管、地雷、枪弹的撞火炸药等。

  在古代中国,汞被认为能延续生命,常被用来炼丹,但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秦始皇就是死于服用所谓的“丹药”导致身体中毒而亡;晋哀帝司马丕吃了方士的“长生不老“丹药,毒发而亡;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天天在后宫命人炼丹药,最后也是死于中毒……

  汞是地壳中相当稀少的一种元素,极少数的汞在自然中以纯金属的状态存在。中国是世界上汞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汞8.14万吨,居世界第3位。

  根据2013年新华网的有关报道称,中国铋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均为全球第一。全球铋金属储量为32万吨,中国有24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5%。

  钼,被发现后更多的用途是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在20世纪初被大量应用来制造武器装备,现代高、精、尖装备对材料的要求更高,如钼和钨、铬、钒的合金用于制造军舰、火箭、卫星的合金构件和零部件,尤其是用在飞机制造方面,被称作“战争金属”。

  世界钼储量主要分布在美国、智利、中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这5个国家的储量占世界钼总储量的90.6%。2003年世界钼储量为860万吨,中国为330万吨。

  上述6种特矿产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军工原料,也能说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世界各国都在战前大量储备,战时想方设法购买。上面的储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出,中国是这些特种矿产的主要生产国。

  1908-1938年间,中国的锑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1.73%,居世界首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种矿产资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角之一,而且也是国民政府受国际重视的重要政治筹码,因为列强都有需要中国的特种矿产。

  对中国特种矿产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德国,尤其是30年代希特勒上台以后。急欲报仇和摆脱危机的德国大肆扩充军备,因此继续大量的战略物资,尤其是钨矿。钨矿对于德国发展军事力量来说至关重要。据统计,德国钨的年消耗量在12000-15000吨之间,德国每年须输入世界钨砂产量的一半。而德国本土不出产钨砂,而英法等战胜国却始终对德国抱有戒心,严控钨矿等战略物资的出口,因此德国非常恼火。无奈之下,德国将目标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是当时钨矿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国,也是世界上重要商品生产市场和原来产地。同时德国在列强中在华利益最小,两国大有同病相怜的味道,中国也一直对德国抱有好感。事实上,在历史上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特殊。可以说,近代中国军事近现代化受到德国深深的影响,中国军事化被打上了极深的德国烙印。德国一直是中国的老师和伙伴,不论是晚清还是民国。

  “一战”后,中德关系正常化。尽管中国未签署《凡尔赛和约》,但德国仍将承认和约第128-134款中关于德国完全放弃前帝国在华特权的规定,中国对德国的印象大为改观。

  1921年,中德两国正式签订《中德协约》,宣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恢复友好和商务关系;德国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原则。从此中德关系迅速升温,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与德国之间居然建立起了令人诧异的密切联系。按照美国著名学者柯伟林的说法就是:

  从1928年到1938年,蒋介石政府与德国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了列强的任何一个。

  钨矿的需求更是让双方的合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德国所需的88%的锑和53%的钨是通过普通民间从中国获得的。进入30年代,德国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钨砂等急需矿产。德国甚至在30年代初计划开辟一条从柏林到南京的航空专线,但由于遭到苏联的阻挠最终流产。在钨砂贸易的基础上,双方合作不断深入。中国向德国提供继续的钨砂等原料,德国向中国提供贷款、机械、军火及军事、技术上的支持,形成中德间以钨砂贸易和军事顾问为重心的军经合作。人们称当时的中德关系为“钨砂外交”。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也对中国抵抗日本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抗战前,最高80%以上的武器来自德国,近30万接受德国训练和武器装备的部队及刚刚初步建立起的现代军事工业。蒋介石甚至夸下海口准备装备100个德械师和上万架飞机,这与德国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从淞沪会战3个德械师的表现和江阴防线就能看出钨砂外交的实质成果。在抗战时期,德国还一度对中日进行调停,但终归于失败。

  德国对华军事援助主要是在1935-1938年间,德国向向中国提供军援的根本原因就是德国急需最高的特矿产品。

  1935年,德国经济部长沙哈特致函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表示德国完全愿意并有能力大量采购中国的矿产及农产品,并且愿意全力提供中国所需的各类工业产品、技术和资金。

  1935-1938年间,中国用特矿产品换来了大量的机枪、坦克、飞机等各种德制武器装备和技术,并以特矿产品为抵押得到了德国的巨额贷款。

  1936年初,德国同意向中国提供价值2.5亿马克的贷款来购买包括德国的军火和其他工业用品在内的物资,还能够将提前运送价值1亿马克的物资。4月中德达成贷款协议,由德国国家银行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贷款,最高以特矿产品及桐油、生丝等作抵押。国民政府用这笔资金从德国购买了武器装备、兵工器材、重工业设备等。以特矿产品为纽带建立的中德关系持续到抗战以后。

  即使抗战爆发后,1938年德国仍与中国达成口头协定,由中国每月向德国提供钨砂500吨、锡50吨、锑300吨等物资,德国向中国提供中国需要的贷款和工业品。

  尽管德日结盟希特勒迫于日本压力停止对中国大规模援助,但德国仍然通过丹麦货船秘密向国民政府输出武器和技术,一部分德国顾问甚至选择了留在了中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而战时中国也一直通过种种渠道向德国提供钨矿为主的特矿产品。

  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为了获取日本的支持,将所有在华的德国顾问全部撤回国内,中德关系就此走向低谷。1941年7月1日,在德国承认了汪精卫政权后,重庆国民政府迅速作出反应,第二天就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珍珠港事件后,重庆政府正式向德、意、日三国宣战,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当然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军事工业和机械工业发达的美国也是中国重要的特种矿产销售客户。“二战”前,美国一直在竭力收购特种矿产,并于1939年颁布《储备重要军需品原料法案》,斥巨资收购重要军工原料。1939年,美国钨砂的进口量达1485157磅,比上一年增长数倍,其中61%的钨是从中国进口的。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极为注重特种矿产生产,授权资源委员会对钨、锑、锡、汞、铋、钼等特种矿产实行了严控,并在1939年专门颁布了《钨锑专款解决的方法》,规定钨、锑盈余除了分拨各省用于各省经济建设外,其余的即为钨锑专款,全数留作资源委员会所办的国防重工业之用。通过对特矿的统制,国民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特矿产品,以此为抵押获得了外国信贷,像著名的华锡借款就是以云南的锡做抵押,为证明中国有锡,孔祥熙曾派人运了500吨到美国,获得美国认可。中德、中苏易货贸易中的中方产品有50%是特矿产品,中美信贷80%的抵押品是特矿产品。1938年到1940年,中苏间的7批“特种财产”(包括飞机885架、大炮940门等)主要偿付就是钨、锡等特种矿产品。

  其实,国民政府用特种矿产作抵押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庞大的战争开支让国民政府入不敷出,对外进行借款已经没办法用关、统、盐税为担保,因此只能将钨、锑、锡、汞等特种矿产作为抵押物,而英美等国也非常乐意用这些物品做交换,因为他们非常需要。通过易货贸易国民政府从国外换回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进行重工业建设的机器设备、急需的物资及大笔外国贷款,还用特矿收益进行了重工业建设。这大幅度提升了国民政府军事和经济实力,8年抗战,特矿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以致国人称特矿产品为“我英勇战士转战千里,杀敌致果的国宝”。

  尽管资源委员会对特矿的控制对抗战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损害了从事特矿生产经营的矿商、矿工及地方的利益,影响了特种矿产发展。尽管国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进行弥补,但是政府的扶持只是杯水车薪,同时政府根本无暇顾及厂矿的利益。当然资源委员会也不断谋求自办,但是自营生产仍然很有限,依然要依靠收购,资源委员会垄断了其中利润最高的一环。

  1939年,美国钨砂的进口量达1485157磅(相当于674吨),较1938年的162744磅(74吨),增加了8-9倍,其中从中国进口的钨占到61%。1943-1945年,经“驼峰”空运出口盟国军工生产急需的特种矿产品有:钨25085吨,锡17170吨,汞204吨。

  1943年,钨砂价格已涨至战前的775%。锡、锑等特种矿产价格也飙升,不断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由于从最大进口国中国进口钨矿的渠道被切断,德国无奈的只有转向葡萄牙、西班牙等中立国与盟国抢夺钨矿。但是从中立国获得的钨矿远远不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以致德国坦克严重缺乏大威力的钨制穿甲弹,包括虎式坦克等武器在火力上都大打折扣。相对轴心国而言,盟国要轻松得多,因为他们能从中国这个盟国得到钨矿,这无疑使得盟国在特种矿产竞争上占据了很大优势。

  中国的特种矿产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的支撑着盟国军事工业,在“二战”盟国辉煌胜利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特种矿产资源默默所做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手机预览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红星居委会外村新路2号首层之一

服务热线:137-2733-1918

服务热线:0757-26620660

Copyright © 2020 华体会平台怎么样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45997号技术支持:华体会电子 
top